•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孔子 2010

    孔子 2010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中国大陆 / 中国香港2010

    主演:周润发,周迅,陈建斌,任泉,陆毅,姚橹,张凯丽,王斑,许还山,马精武,毕彦君,李欣汝,刘峰超,李文波,阚金明,马东延 

    导演:胡玫 

    猜你喜欢

    • 更新至17集

      但愿人长久

    • 完结

      如懿传

    • 全37集

      微雨燕双飞

    • 更新第10集

      新生2024

    • 已完结

      媳妇的美好时代

    • 已完结

      天下正道

    • 更新至17集

      爱的倒计时

    • 30集全

      法医秦明之幸存者

     剧照

    孔子 2010 剧照 NO.1孔子 2010 剧照 NO.2孔子 2010 剧照 NO.3孔子 2010 剧照 NO.4孔子 2010 剧照 NO.5孔子 2010 剧照 NO.6孔子 2010 剧照 NO.16孔子 2010 剧照 NO.17孔子 2010 剧照 NO.18孔子 2010 剧照 NO.19孔子 201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公元前六世纪,孔子(周润发 饰)受到鲁定公(姚鲁 饰)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实行自己的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但是,三桓独霸朝纲,也让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他因阻止季桓子(陈建斌 饰)家奴免受陪葬,而与之结怨。他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与齐景公(马精武 饰)和大夫黎鉏(王绘春 饰)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讨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国相。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发佞臣谋反,在平叛之后,季桓子假传圣旨,罢黜了孔子。从此,孔子率颜回(任泉 饰)、子路等弟子开始游历各国。在卫国,孔子得到卫灵公的尊重,获俸粟6万石。他见到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周迅 饰),并在交谈中展现了正气凛然的君子风范……

     长篇影评

     1 ) 不吐槽就吐血!

    刚看了孔子的预告片。雷的外焦里嫩,鸡皮疙瘩簌簌的往下掉……吐槽!额一定要来吐槽!

    有兴趣群吐的看这里:


    孔子的学生一个赛一个得呆,个个都像是三鹿牛奶泡大的。穿了粗布衣服之后更显得目光呆滞。拜托!孔子虽说弟子三千,但是经常出来露脸的也就那么十几个,胡玫大婶你就不能找几个看上去干净稳健点的?一个个贼眉鼠眼,像是随便从中戏门口拉出来的领盒饭的。

    最不能忍的是额家颜回居然让任泉来演!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可到底还是被雷了,不是说君子就要是小受耶!尊敬老师就要让小受在风雪里冻的小脸发白的赶马车……赶马车这种活摆明了是子路他们干的……为嘛不用颜回吃碳那个事情?这个事情在论语和家语里面都是额家颜回的重头戏。拜托!曲肱高卧,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乐的人不是苦情戏的范儿好不好……

    其实,没有最不能忍,只有更不能忍。看了半天没搞清楚子贡是哪个。实际上,子贡应该是孔子的所有弟子里面最亮眼的一个,有才华,有气度,有口才,长得好,又有钱,完全是宰相范儿。该是扔到人堆里也会闪闪发亮的那种。结果,真正闪闪发亮的是周迅姐姐的头饰……南子的那个太空装差点让俺以为第五元素里面那个飙高音的姐姐穿越了……那个,周迅姐姐和孔子的对望可以列入本年度最拉风的穿越言情戏榜单。同理,也没搞清楚哪个是子路。话说,子路先生该是那种身长八尺,风度翩翩的儒将,拉出来比关羽多一点文气,比陆逊多一点英武。并且,姿色肯定不错……因为,子见南子这件事的主角本来是子路。明明是子见了子路不让见的南子,子路很不高兴,后果很严重。孔子指天发誓,我要是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老天惩罚我!

    结果……结果……泪奔……话说,不能让子路两千多年之后还做朱丽倩吧?人家刘德华也就藏了二十多年,就被口诛笔伐说对朱丽倩不公平,额也要为子路兄喊冤!

    最后,赞一下周润发的孔子,那个大额头很有爱,化妆化得很像,凯丽的孔子他老婆看上去也很舒服。就是这帮弟子选的太不像样。这些人啊,颜回,子路,子贡,子夏,冉有,公西华,曾点,随便拉一个都是不世出的牛人。要跑龙套,也要好好选人跑隆重的龙套耶。这样才能衬出孔子的牛逼撒。

     2 ) 电影《孔子》背后,谁是孔子的知音?

    客观而言,《孔子》引发这么大的争议,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作为一部工整流畅的准文艺片,本不该有什么太大的波澜;但作为万世师表的人物传记,成为舆论焦点也不足为奇。真正有价值的争议,是冷静的声音、相对理性的批评,以及可以探讨的诚意和余地。胡玫导演在《孔子》开拍时就说过“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心情,这或许是她想象之中的局面,但也可能始料未及。   无论如何,电影主创对《孔子》的诠释还是充满诚意;无论他是圣人,还是凡人,“孔子”在当代都需要知音;在这个时候,通过电影去讨论甚至争议《孔子》,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   一、诠释圣人:理想主义者的实践论   胡玫版中的孔子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但不是把理想挂在嘴上高谈阔论,而是热衷于躬亲实践,用事实去证明理想的合理性、可行性。   孔子是一个圣人,这是早已定评的历史。回到彼时生活中,孔子又只是一个普通人,从政未果致力于教育事业,这也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圣人也是人,要食人间烟火,有生老病死的问题,更有理想和现实的权衡挣扎。反之,圣人之所以最后成为圣人,是因为能凭借智慧超越这些羁绊,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芸芸众生,去改造周围的世界。影片的说服力,精华与窠臼都来自于这个矛盾。电影开头,孔子以倒叙的形式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就是一个老人在回忆从前走过路,为自己充满遗憾的一生做总结。   还原历史,这句话很简单。但是,每一个人都对历史和人物有自己的想象空间,一部电影想要做到人人都服气,势必要旷日持久下很大的功夫。电影《孔子》为了尽量立体、丰满、客观、合理地描述孔子,可谓苦心孤诣。影片有多处打动人的地方,孔子参政、护主、重民生、立国、立言、兴邦、传道、自爱、爱人等一系列细节都很有感染力。比如,“堕三都”这样剑走偏锋的决定,是孔子高瞻远瞩的“圣”,一般人不敢轻举妄动。同情弱小无辜的殉葬者,不惜以死相谏,却是一个有正义感的男人的见义勇为,只要有勇气,每个人都可以去做。   孔子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但不是把理想挂在嘴上高谈阔论,而是热衷于躬亲实践,用事实去证明理想的合理性、可行性。他从来不考虑做这些事情“小我”收获了什么,而是觉得身在这个时代,就必须尽自己的力量去影响人们朝着安居乐业的康庄大道发展,隐恶扬善,建立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理想国。他用智慧和反对派、既得利益者沟通迂回。从来都是言行一致,用事理去说服人,用行动换来别人的信任和折服。   片中,有两个细节对比令人印象深刻:一是作为傀儡的鲁定公感叹孔子,说孔子不会装糊涂,处处得罪人,非要一意孤行施行理想;二是,孔子向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求教,老子大意是说天下事物有其发展规律,顺其自然就行,不必去管它。面对君上的消极劝导,和老子“超然物外”的教诲,孔子都没受太大影响,而是继续积极前进。孔子在鲁国没能实现理想之后,奔走春秋列国,带着一干不离不弃的弟子试图去寻找新的支点,继续践行自己的主张。阻力、压力把他淬炼成更加顽强。   影片最后,孔子回到了久违的鲁国,从此不再过问政事,而是一心致力于教育事业,但这不等于孔子放弃了理想,不过是转换了一个方式罢了: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生命毕竟有限,必须通过教化来影响人们的想法和生活方式,自己的主张才能万古流芳的进行下去,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也可以这样理解,这既是一个圣人远见卓识的高明选择,也是一个普通人在长时间的挫折之后,最后唯一正确的精神出路。“圣”和“人”再次合为一体。   二、走下神坛:双面孔子的局限性   理解孔子需要时间、阅历、心境,感同身受的经历。就像有些讽刺的是,电影里唯一能理解孔子,接近孔子心灵的人,竟然是一个聪明、美艳的祸水女子南子,历史若是如此,孔子多半会后悔说过“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样具有大男子主义色彩的话吧。   导演之外,作为主演的周润发无疑是压力最大的一个人,因此他曾几番拒绝。对于当初(2007年)的拒绝,周润发说:“因为第一稿里孔子有光环,我演不了,我觉得我不仅要演一个圣人,而且也要演一个人。第二那个孔子太年轻,就是用电脑特技我也扮不像。两年后我再看剧本,从51岁开始演,我觉得合适”。从接手出演《孔子》那一天起,他就已经走在他表演生涯里最险峻的钢丝上面。光靠众多的文字资料,历史典籍,去判断孔子的心态、气度、言行,需要耐心和领悟能力。周润发演绎的孔子,既没有把“普通人”孔子演得单板生硬,也没有把圣人孔子演得出神入化,不可企及。落魄潦倒之余牵马而出,被马撞到在泥水里,起身后哈哈大笑的豁达;被困山谷,缺粮缺水情况下操琴明志,却把最后一口肉汤分给弟子这些地方,不仅仅是形似,而是深入骨髓的通达。   当人们在争论着《孔子》上映宣传期间,周润发一跪再跪的八卦新闻时。第一印象想到的是炒作、噱头,用恶搞来争夺报纸头条,为电影造势。却很少有人想到“克己复礼”的故事,周润发想复跪礼,除了入戏太深脱不开身,另一个原因是他的气质已经钻到孔子那个时空里,也想把人拉到那里一起感受。再说表演,周润发的演出使得“圣”和“人”的衔接自然而稳健,有很强说服力。他的倾心和努力,对达成这两个矛盾而又互生的“双面孔子”,作了自信、有力的证明。   已经被岁月雕刻成一个老顽童的周润发,从大侠、游子、杀手、作家、赌神、黑帮老大等黄金时代的身份中突围,把自己的心态、气场有效收敛集纳,放到孔子生活的时代进行打磨、碰撞,小心翼翼地揣摩、分析、拿捏人物,力图把圣人的“圣”和“人”两方面作一个全面的领悟。因为《孔子》,在自己的从演履历上贡献了一次最正统、最舒展、最深沉的表演。这或许是岁月赐予周润发的时间财富,也是一个勤勉、稳健的演员,无师自通,用心体悟的结果。   把一个神圣的思想家、教育家,襟怀广阔、低调审慎的谦谦君子,拍成一个像邻居大叔一样的普通人,在观众的第一直觉上建立一个亲和、亲切的氛围,娓娓道来的故事,如沐春风的影片语境,让观众不因为历史久远,而和人物产生艰涩生硬的隔膜;同时,又要把圣人不同于凡人之处的“神圣”表现出来,人生态度,生活智慧,人格魅力,思想影响力融贯杂一起。周润发把这些东西具体而真切地“写实”出来,用最大程度的努力去说服观众获得精神上的启迪。   周润发身上举重若轻的风骨,不是简单的清高自负、敝帚自珍,而是知识分子积极入世的明亮心境和执着坚守。可以这么说,理解孔子需要时间、阅历、心境,感同身受的经历。就像有些讽刺的是,电影里唯一能理解孔子,接近孔子心灵的人,竟然是一个聪明、美艳的祸水女子南子,历史若是如此,孔子多半会后悔说过“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样具有大男子主义色彩的话吧。这是作为男人的孔子,作为生长在男权社会里的孔子的局限性,因为孔子是一个人,男人。   三、寻觅知音:孔子其实离我们很近   电影《孔子》希望得到的沟通,是通过发生在圣人身上的故事,来启迪今天因为过分物化而显得浮躁的社会,那些彷徨中迷失了信仰,丧失了价值判断的人们,去励志那些还在坚持的平凡人。这是孔子思想在今天仍然具用普世性的意义。   胡玫曾说“质疑声一定会有,一路都有人在不断地警告我,连我妈都说我,你这不是疯了,找死吗,干嘛拍这么一部片子?”。因此可推,胡玫大抵是敬仰孔子这个人,并对孔子形成自己的了解和想象,才会多年来东奔西走地筹拍这个片子,不然有那么多帝王将相等着她去演绎,何必要碰孔子这个吃力不讨好的“烫手山芋”。她用电影这个生动的表现方式,在一拨拨的观影人群里,找到孔子思想的知音,理想主义的共鸣。就先把自己变成了孔子的知音,电影是她的成品。电影《孔子》即便不能让更多人成为孔子的知音,也是胡玫从业生涯里的一个惊叹号。   颜回在冰河里一次次打捞逸散的经卷,最后殒命,就像《海盗电台》里狂热的电台DJ在海水打捞唱片一样,都是在为心中纯净的理想而献身;子路临死前“君子死,而冠不免”的信念,则影响了电影《水浒传之英雄本色》里不断扶正官帽的陆谦这样的读书人、官员。这些细节的设计,纵然有想象的成分,但是这些弟子都是孔子和其身后完整的思想体系的知音,他们献身的是“道”、“仁”等这些看不见却可以实践的东西,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可以把这些东西去融入生活,检验理想。电影试图用儒家思想的雨露来点化焦灼不安的心灵,就是孔子精神的再次发光。而演完孔子的周润发也说:“《孔子》跟现代人的生活、感情都是很近的。你觉得两千多年前很遥远,等你看完《孔子》你会觉得,孔子跟你是很近。”   如果说,一次观影经历就是一次和电影,以及电影里的主人公沟通的过程。那么从主观出发,电影《孔子》希望得到的沟通,是通过发生在圣人身上的故事,来启迪今天因为过分物化而显得浮躁的社会,那些彷徨中迷失了信仰,丧失了价值判断的人们,去励志那些还在坚持的平凡人。这是孔子思想在今天仍然具用普世性的意义,电影院里真要能走出一些“知音”,善莫大焉。电影本身到底有多大的可看性,认真看过,而且有独立思想的观众会有自己的想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结语 《孔子》是一部商业意图的大型文艺片,有剧本略显仓促,台词不够严谨考究,古文和白话衔接得不很自然,很多地方对历史的把握、“合理的想象”不够稳妥扎实等很多不足之处,下的功夫还不够,不能让观众有效地吸收、消化,产生感同身受的共鸣。拍惯了大型古装电视剧的胡玫导演,也还没能从电视剧的视角里转换回来,有些地方还是在用电视的方式来拍电影,放大了一些不必要的地方,煽情过甚矫枉过正,而一笔带过了值得特写的心理转捩点。只是,电影本身还不至于诚意全无,不忍猝睹。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有一本新书叫《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讲述他边写作边参加长跑的事情。我们在谈论孔子的时候,在谈论什么?在争论电影《孔子》的是是非非,功败垂成?还是孔子本人、儒家思想,更多电影之外的东西?那些准备发言的人,都先来想一想这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在心中打好腹稿,大家的心态和气度都会变得友好豁朗起来,视野和胸襟也会为之开阔,建设性的东西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电影《孔子》和圣人孔子的知音也会一个个生长起来,如果孔子在世,这应该他乐意看到的。

     3 ) 孔子散场观众眼睛红红

    由第11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电影集团国家一级导演胡玫导演的电影《孔子》已经连续在全球演出了10天,10来有数以亿万计的观众观看了这出电影中一幕幕真实感人的故事感动着前来观看电影的普通观众,很多观众都表示电影的最后一段,孔子在弟字病危时还能心系群众,到群众中家访的情节最为感人。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看完《孔子》的很多男观众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一位年轻的观众看完话剧后红着眼睛告诉记者:“我们年轻人都应该学习《孔子》一心为民的精神,作为一个男人我轻易不会哭,可是电影看到最后我流泪了,孔子能够在弟子病危时还心系百姓的精神真是令我感动。”

          同是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马先生告诉记者,“看完《孔子》我觉得很鼓舞人,孔子虽然是一个圣人,但是他却是小把大关。电影的最后孔子既然答应就一定要去做的精神也很有教育意义。孔子所做的是关系百姓最普通最实际问题的事情,但是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他太不容易了。”

        一位坐在第一排满头白发的老人在看完《孔子》后激动地站起热烈的鼓掌,他说:“这个电影太激动人心了,我还要再看一遍。我觉得整个电影每段都特别好,电影中有一句话说:‘老百姓要有1%的上访理由,我们就要用100%的力量去办。’这话真是太鼓舞人心了。我还要告诉我身边的人来看这部电影。”还有一位观众在看过《电影》后边走边打着电话激动地说:“真的特别好,特别感人。”记者采访这位观众,她特别不好意思地说:“别让我说了,我激动得都说不出话来了,我觉得特好,特别真实,像孔子这样的人现在真是少见了,我们现在就是需要多多的像他这样的人。”

       

         据悉,电影《孔子》还将计划在全球180个国家上映,让孔子的先进事迹深入人心。该片导演胡玫是全球屈指可数的优秀女性导演之一,她追求个性化的视听语言、独特的视角、悠缓的叙事风格,使她游刃于艺术与现实之间。胡玫作为艺术界名人,被评为中国十大优秀女导演,双十佳电视剧导演。获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优秀电视剧奖。飞天奖,优秀电视剧二等奖,五个一工程奖。获得2003年第八届莫斯科“爱之恋电影节。获得2005年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获得2005年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胡玫获得中国政府影视大奖“飞天奖”最佳导演奖。 同年9月26日,胡玫及该剧以观众选票总数第一名的名次,获得大众电视2005“双十佳”导演奖。该剧还获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
      2006年8月《乔家大院》获得首尔国际电视节最佳长篇电视剧奖,这是中国长篇电视剧第一次在国际影视节获大奖。2007年该剧获第二十六届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及优秀女演员奖(蒋勤勤),本人获得优秀导演奖,也是第二次获得“飞天奖”最佳导演奖,而且是唯一连续两次获得该奖的导演。
      2007年2月,胡玫被中宣部、国家人事部、全国文联授予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2007年3月,执导22集革命战争电视剧《浴血坚持》。
      2008年1月,执导40集电视剧《望族》。
      2008年7月,执导30集晋商剧《晋阳老醋坊》。
      2008年10月,胡玫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为中国电视剧辉煌30年最具影响力导演之一。
      2010年执导史诗巨片电影《孔子》。

     4 ) 孔子等待戈多

    早在2008年,和菜头就曾经说过:“谁也演不了孔子。”(http://www.hecaitou.com/blogs/hecaitou/archives/122023.aspx)虽然这样的消极论调并非知难而退的理由,但确实道出了“孔子”这一题材的难度。在观影之前,我对这部电影持谨慎的乐观,信心来源有二:一是发哥的个人魅力,二是胡玫在古装正剧领域的稳定表现。我可以想象电影塑造出的孔子形象必定会招致很多人不满,我甚至可以想象影片会小心翼翼绕开雷区从而塑造出一个略显平庸的孔子。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

    在一部名为《孔子》的电影中,我几乎没见到孔子的影子。

    原因何在?很简单,孔子一生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周游列国,而影片对这段经历的描写却极尽苍白。我们想知道: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间,孔子究竟游离了哪些地方,有怎样的具体经历。我们很早就知道他四处碰壁,现在更想知道他究竟为何碰壁,如何碰壁。在游历途中,他又如何与弟子们生活、相处,以何种方式教导弟子们何种思想,从而成就其教育家的地位……归根结底,我们想知道:孔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没有,统统没有。唯一着力表现的,就是“子见南子”那段。专门挑出史书中原本只言片语的这一小段大做文章,其动机一目了然。但我对此一则报以宽容,一则报以好奇:毕竟,如果能把这段演绎得不媚俗、合情理、有新意,也会十分出彩。——然而结果是:媚俗谈不上,庸俗逃不掉。且几无道理可言,牵强之极。

    其实这一段在逻辑上大体是成立的,但缺乏充分铺垫,表现得仓促毛糙。比如大家议论不休的那句台词“世人也许能够领悟夫子的痛苦,但永远无法领悟夫子在痛苦中所达到的境界”,一下就把夫子弄哭了。——我大概能明白导演如此设计的逻辑、用意,但如果要让这句台词达到预期效果,我觉得需要预先解决以下问题:1.夫子如何痛苦;2.夫子在痛苦中达到了什么境界;3.这种境界如何不为人所理解;4.南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她能够理解夫子……但前面缺乏这种剧情的交代、感情的积累。夫子不像个痛苦中精神升华的夫子,南子也不像个心有戚戚能理解夫子的南子,这句台词所期待的那种一针见血、正中下怀、感情释放的效果也就并未表现出来。夫子之哭也就显得不合情理,南子死前对夫子的追忆更显得莫名其妙。

    这同时也把影片前半段的问题带了出来:确实,乍一看前半段,貌似颇有些可圈可点处,差强人意。但当我们发现“世人也许能够领悟夫子的痛苦,但永远无法领悟夫子在痛苦中所达到的境界”这句台词完全达不到效果时,再反过来回味,大概就能明白影片前半段有怎样的结构性缺陷了。

    然后呢?“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作为一个文盲,我刚从百度百科里找到这句话,于是我才明白为什么电影里会有那么段莫名其妙的情节。这是一部处处“忠于史实”,几近刻意的电影,而这段情节就是例证之一。但如果都这样“忠实”下去,只怕电影还能不能称之为电影,都很难说了。

    另外,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电影中连“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这种细节都不惜给了几分钟,却为何在堕三都中不见“诛少正卯”?难道这段公案不比“拔其树”更重要?诠释起来不比“子见南子”更有挑战、更能出彩?

    然后呢?困于陈蔡?是啊,追求理想,四处碰壁,濒临绝境。回到两千年前那个夜晚,在孔子的精神世界里,他回想些什么?反思些什么?展望些什么?是继续保持乐观,还是陷入痛苦绝望?那一刻,理想和现实如何在中国最伟大的人身上冲突碰撞?……我们多么期待一场精彩的演绎啊!

    没有,还是什么都没有。影片仅仅展示了肉体的痛苦,又一次完美的“忠于史实”:

    捧着最后一碗马肉汤,孔子对子路曰:“你喝吧。”
    子路曰:“不,我不饿,你喝。”
    子曰:“好吧,我喝一口,你也喝一口吧。”

    子又曰:“来,大家一人喝一口。”

    ……卢十四曰:“我操!”

    颜回之死,我简直不想说了。我想导演如果躲在观众席中,当时想必心中狂呼:“感动了吧?你们感动了吧?你们怎么还不感动啊?”

    导演,你有没有听说过“小小竹排江中游”啊?竹简掉到水里会沉底?就这样还想搏感动?你欺负我没文化咩?

    就这样,影片前半段讲述孔子在鲁国从政的故事,还算点意思。而后半段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落在电影里是一片空白。仿佛孔子在那十四年里,并非主动谋取事业,追求理想,而只是被动的四处游荡逃窜,无所事事,碌碌无为。而且所到之处不是兵荒马乱就是冰天雪地,游荡都不找个好地方。脑子有病。

    我本以为,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是为实现政治理想而艰苦奔波的十四年。看了这部电影我才知道:原来这是碌碌无为,无聊透顶的十四年。于是这部电影可以改名为《孔子等待戈多》。

    戈多来了!季孙斯眼看时日无多,终于幡然悔悟,让儿子请回孔子。孔子面对阔别多年的故国,对着城墙跪拜,潸然泪下:鲁国啊,生我养我的鲁国啊,我终于又回来了!

    原来这才是孔子在外游荡多年的最终目的啊!当时我就震惊了:孔子的理想在哪呢?抱负在哪呢?追求在哪呢?

    ……孔子,在哪呢?

    ——当然了,在这部电影里,源于《论语》原文的台词接踵而至令人目不暇接,几乎可以成为“论语知识大测验”。王小丫:“请问在刚才这部电影中,一共出现了几处《论语》典故?它们分别是?”

    大概导演觉得,这样寓教于乐,就算把“孔子”拍出来了吧。




    正文结束,以下是扯淡:

    1.推荐腐女观赏本片。孔子和颜回之间真挚动人的男男之爱一定会让你们大为亢奋。当孔子离开鲁国时,颜回跪地保住他的大腿,哭道:“夫子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当颜回落冰水冻死,孔子保住他僵硬的尸体长达四个时辰,试图用身体温暖他,拯救他……他的眼神伤心欲绝。

    当然了,我十分讨厌腐女。我觉得她们是一帮肉麻当有趣的蠢货。

    2.孔子主张堕三都,也即对贵族封地强行拆/迁,收归国有。此举招致贵族的强烈不满。很显然,主张拆/迁的孔子代表正义,而反对拆/迁的钉子户贵族是反角。

    联想到大家对《阿凡达》的解读,再联想到《阿凡达》2D版被迫下映让路《孔子》……今天天气哈哈哈。

    3.孔子见卫灵公。卫灵公曰:卫国人多,容易出乱子,不好管。怎么办?
    子曰:要让人民富裕。
    卫灵公曰:卫国富人也不少啊,但还是乱啊。怎么办?
    子曰:要对人民施以教化。

    于是贵国的问题得到了完美解决!……今天天气哈哈哈。



    1月24日修改
    1月25日做竹子落水实验,有图有真相:http://www.douban.com/note/58170074/ 对竹简落水是否沉底没把握的同学来看

     5 ) 孔子:一场热闹的大戏刚刚上演

    电影刚刚上映的时候去讨论“电影的事实”自然为时过早,比如《2012》首日写评的时候万万不曾想到中国的电影市场已经成了水立方,破纪录跟玩儿似得。《孔子》因《阿凡达》已然成了政治事件,从豆瓣和mtime数据便可一窥:现在是2010年1月23日1:15,此刻豆瓣数据为4.7/1461,其中1星比例为63.9%,mtime为3.3/975,其中0-1分(10分满分)观众人数为553人。考虑到豆瓣因《建国大业》而采用的上映后才开放评分的情况,这个打分是在太有趣了。现在说话为时过早,于是电影的事实以观后效。讨论下影片的事实。

    《孔子》是个木桶的话,长板的确长,短板也的确短出了底线,若是不考虑场外因素的话,一个三星基本说明问题,参照的影片是《白银帝国》和《梅兰芳》的四星。长板在三大主演的表演,发哥完全超出预计,照着流芳百世的孔子像做的造型,以及口音上的处理(参照《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都很赞;周迅的造型虽然雷了点,但是丝毫看不出来三十有五,这扮相演个太平公主都绰绰有余了;陈建斌的好,在此不提,是真好,这大概是每个导演都想用的演员吧。长板还在菲姐的片尾曲,大约除了周迅的小腿,这是《孔子》片中最销魂的的地方——有这首歌足以传世了,王菲把声音里的爱尔兰技巧(比如喉音)全部洗刷干净,回到最初邓丽君的小情调上,又做的晶莹剔透,大约是在影院里看过的电影里最好的片尾曲了,不说别的,这首歌值得花掉一百万。音乐上面,无词歌用了谭晶,赵季平做的主题(虽然怎么听都像《The Music of the Night》的主歌部分),张宏光做了部分战斗音乐,算的上是近年国产电影中一流的原声作品了。

    长板仅此而已。短板的话,首先,胡玫老师大约是电视剧拍顺手了,除掉三大主演和鲁公,剩下所有的人都像是从某个电视剧片场过来打酱油的。孔子的一帮弟子,看起来就像武侠电视剧里的各种充数的江湖豪客,至于真正打酱油的人,酱油打的也着实不到《雍正王朝》的水平,莫名其妙地冒台词,不知道他们要干啥;其次,剪辑做的是在是糙了点,看出鲍德熹老师一个劲地往阿尔芒都大师的镜语上靠,摄影还真不错;但是只一遍看过,剪辑上可挑剔的都有二十多处,包括第一个大段落的平行剪辑,其实都可商榷的,一些渐隐渐显使用不当,生生破坏节奏。然后,特效就真不说什么了,尤其是看了《阿凡达》之后——但是问题在于不看《阿凡达》也知道那些特效做得山寨啊,好歹04年都有《十面埋伏》了的说……

    至于最短的一块板,当然是编剧。前1小时10分钟讲了一件事,讲的四平八稳条理清晰,很不错,胡玫老师拍宫廷戏也真是手到擒来,国主像国主,大臣像大臣。如果《孔子》只有这1小时10分钟的话,真叫《孔子:决战春秋》也无妨,但是问题在于后面完全不知道在干什么。这叫头大不掉,孔子后半生十几年拍的支离破碎,空间感和时间感都很生硬,忽然一下孔子就老了,忽然一下子路就杯具了,忽然一下“永远不老”的颜回就演了一回春秋版的《泰坦尼克号》,忽然一下陈建斌也须发进白,鲁公脸都没露,直接挂掉了。好罢,不交代不照应玩跳跃也就算了,但是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就那么难么?编剧上的根本问题在于,无论导演还是编剧,只有一半是用了心思的,对比一下《雍正王朝》的借题发挥,前一半胡玫老师想说什么,还是很明显的。后一半,有人说是劝读书人莫问政事,当然,有道理,但在我看来,关键的问题是,到底是要拍作为“至圣先师”的教育家孔夫子,还是要拍作为政治家的孔子,还是要拍作为某个人的电影化表现的孔子,当然作为学者的孔子就算了。这几种诉求夹杂在一起便导致电影后近一个小时完全失控,虽然用心在对白里塞了半本《论语》,但是胡玫老师显然不满足于拍一个课本剧,不然请周润发干啥。另一个问题在于,胡玫老师大约也是擅长拍苦情戏的,后半段隐隐有苦情戏的手法,比如刚把颜回的尸体拖走,这边子路的死讯传来,简直是祥林嫂啊,不过大能如孔子显然没能爆发小宇宙第七感,不然还不生生把颜回同学暖回来继续不老传说啊。这一点上,木匠老师显然比编剧更擅长,且参看[《孔子》:丧家狗也有乡愁],要拍苦情戏,干脆丧子丧妻丧弟子一起来嘛,苦不苦,想想刘慧芳,虐不虐,想想祥林嫂嘛。倒是“子见南子”一段里,孔子被南子戳中内心的伤痛,知识分子的小尾巴一露,登时泪如雨下,这儿倒是难得一见的闪光,可惜生生被电视剧用法的音乐和着急忙慌的剪刀破坏了情绪。毕竟本片不是要拍一个关于知识分子的影片,因为八十年代早已过去了。

    于是《孔子》更重要的是影片之外作为电影的种种,倒是想起前两天跟一位半年没见的老师聊天,老师说,《孔子传》还是应该要日本人来拍,井上靖的《孔子传》写的恭俭谦卑,日本的老导演们出手必然不会差。大约日本人拍孔子会是作为知识分子和教育家的孔子,胡玫老师拍出来的《孔子》根本意不在此。有心的话留意留意一下《孔子》的高调宣传,以及近一周围绕《孔子》的种种奇怪的事情,中国电影在2010年3D新纪元的开启处竟然如此具有喜剧性,实在是我等观众始料不及的,这远比电影本身更精彩。

    最后再次推荐一下木匠老师的文章:《孔子》:丧家狗也有乡愁(http://www.douban.com/review/2946379/),有理有据,功课扎实,我也就看看浮光掠影而已。至于吐槽,请移步张小北老师的文章:子曰:给个话儿啊!(http://www.douban.com/review/2949120/)。围绕《孔子》的口水战和各种节目才刚刚开始。

     6 ) 《影迷为何要...》影评部分

      
    原豆瓣评论头名《影迷为何要...》的后半段影评部分



    你的文章"影迷为何要这样对待《孔子》?"不是关于 孔子 的评论(),它已被转成了你的一篇日记,相关的回复和推荐也一并作了转移。你的日记 影迷为何要这样对待《孔子》? 里所述的内容含有《社区指导原则》中不欢迎内容,现已转为 仅自己可见 状态

    --豆瓣

    现贴 影迷为何要这样对待《孔子》? 之后半段影评部分,是影评啊,网管别删了别再帮我写日记了。


    ----------------
      
      (有人说这不是影评,那么关于电影本身:
      
      1:电影比较平淡,容易打瞌睡,看的时候易走神,要集中精力,要有耐心,台词半文半白尚可回味。感觉电影的教育意义不明显,挖掘的不够,不如认认真真看本孔子的传记书。反过来想偷懒把本片当作纪录片或者传记书来看的人,其实也只能蜻蜓点水的看点孔子后半生皮毛故事选集而已,最后还是一头雾水。
      
      2:演电视剧的演员熟脸太多,所以影片的电视剧的味道比较浓,有种“打开电影看电视”的感觉。还算中规中矩,总体比《花木兰》好,却明显不如《梅兰芳》。画面追求精致,音乐很不错,怎么总感觉是电视剧背景上了电影水平的音乐,企图硬把画面拉到史诗水平。
      
      3:如果大银幕上播放一部CCTV10的孔子纪录片也许更吸引人,这种题材拍成故事片本来就是个难题,难免乏味
      
      4: 电影里周迅演的南子很傻B,一点不觉得其美艳(台词说其人美艳),怎么总觉得周迅很难看,表演痕迹重了,也太用力。这段剧情不知所云,难道是表现这个女人是孔子的知音? 看电影还是要看导演,胡玫这些年远离电影,过去一直没有非常成功的电影作品而转战电视剧,这次重返,对大电影还是控制得不太得当,材料取舍混乱,主题围绕不清,过渡并不流畅,前半部很明显,不过感觉本片还是很有诚意和艺术责任的,只是实在到不了那种令群众全满意的水平。
      
      5:其实根本不必花钱排什么战争场面什么乱箭齐发的,看得很累,观众早被《赤壁》搞疲劳了,和这个文圣人的传记片不搭调。不如多阐发下孔子的思想和这种思想的来龙去脉。影片关于孔子的教育功能和学问思想,展现不足。镜头上好像总是别人在“代课”,孔子办学却不讲学,该不是校长吧。人物刻画的都太平淡,弟子全象是粗人。整体并没有那种所谓的史诗感,人物也没有“圣人”的厚重,孔子只是一个不得志的怪蜀黍而已。在描述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只见其颠沛流离不见其万世师表。奇怪,通过这个电影,看不出孔子是如何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的圣人。

      6:剧情就是:鲁国当官不得志-被排挤到处游走-晚年回国,这是一部再剧透也无所谓的电影。疑问:他的老婆孩子呢?后面也不交待一下。
      
      7:即使你不抵制,本片确也属于可看可不看的片子,闲着的话看看也绝对不会有看完《三枪》后的挫折感。孔子是中国在海外和熊猫、长城、功夫同样知名的元素,这也是投资拍片的动机之一。不知本片在海外是否能吸引人,制片方加入战争戏也是这个目的吧,相信广大的孔子学院、驻外机构会包场的。画面还是很“中国”的,但确实没有《英雄》中画面的质感,总觉得差口气,难道还是导演习惯拍电视剧的原因?这种电影大概应该李安拍才行。
      
      8:最精彩的地方就是起字幕的时候王菲的歌声响起,安宁,好听。
      
      9:孔锂(应该是“鲤”)还是孔锂,没改。那时代没有“锂”字。雷人台词只有“按第二套方案”。
      
      10:说实话,个人认为电影本身可以打3星,考虑到....就2星吧,再说打1星其实很不安全,可能集体被和谐。 最后很羞耻自责的说:我不是人。

    全文在时光网博客,原豆瓣贴1400人推荐,700回复,可惜了(liao)了(le)
    http://www.mtime.com/my/spanisheyes123/blog/3219873/

    与本文相关新闻 南方都市报
    http://ent.sina.com.cn/m/c/2010-01-26/10112856162.shtml

     7 ) 理想主义者闪亮的日子

    当孔子仰望苍天,俯瞰大地,踽踽独行彷徨不定时,他的追随者们出现了,先是最铁磁的颜回,接着是一堆熟悉的脑袋晃动、脸孔浮现,一行人在漫天风沙的野外再次聚首,看到这里时,一首歌的旋律很自然的在我耳边响起:

    希望你会记得
    永远的记得
    我们曾经拥有
    闪亮的日子

    我们为了理想
    历尽了艰苦
    我们曾经哭泣
    也曾共同欢笑
    .......

    竟然,有一点点被触动的感觉。仿佛这首歌就是写给他的。或者,写给一切理想主义者吧。自有中国人,孔子算是第一个理想主义者吧。

    《孔子》没有传说中那么差嘛,尤其是越到老年,发哥的表演也越趋近于想象中的孔子,颜回之死一段,过于狗血,过于主旋律,且既不符合物理规律(冰层破裂时大家都围着冰窟窿,肯定会塌方的)也不符合孔子思想(老师让上来就得上来,怎么能不听话呢?)。也许是期望值太低,所以感觉挺惊喜的。我当初想9:30的场次,又是孔子,也许一半儿都坐不满,还为此和人打赌,结果又输掉了。当我看到第一排有人坐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又输掉了。看完《风声》后我就说过,以后再也不在电影院看国产电影,这次也不能算例外,因为是用朋友的赠票,我恶意的推断:拿赠票的人还真不少,都坐满了。

    孔子,是中国人的耶稣,是我们信仰的来源--别说你没有信仰,每个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人,都是信儒教长大的,它没有教堂,没有像圣经一样家喻户晓的经书,但它融在一代代人的血液里,是中国人的DNA,儒教对我们的影响,犹如《圣经》对美国人的影响一样大,他们从小耳濡目染,我们亦然,就算长大以后,想要努力的改造自己,都无法改掉DNA,谁让你生于斯长于斯。我们的伦理观道德观,我们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刻,其实面对的是儒教,是孔子建立的一套伦理体系,想一想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想一想那些让自己开心和惭愧的时刻,你就能明白我的话。曾经有过几年的时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得出的就是这么个结论,没辙,因为我生在中国,青春期长在中国,我骨子里我的DNA里,就是儒教,努力的改掉一些荒唐的东西,还是改不了一些本质的东西。

    经过几番的洗脑和祛魅,我觉得儒教并不坏,孔子也是个健康有趣的老头儿,身上还闪耀着理想主义者独有的光芒--无论在任何时期,理想主义者都是悲情达观之人,也令人敬仰。如今我们都知道《论语》是孔子之后的人搜集他的言论编订而成,是个天然『断章取义』的文本,孔子说这些话时,有语境有上下文,而不是孤零零的那些断章,如果搞文字原教旨主义,往往令人啼笑皆非。古代笑话集上有很多这样的风雅笑话,例如『三年不改父之志是为孝』,于是盗贼的儿子仍为盗贼就是孝顺。

    考研第一年做过一道题,写一篇短文来解释『有教无类』,考研第二年,是写一篇短文解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些没标点的论语,可以有许多种句读,正符合了政客们对意识形态的定义,一代代的传了下来,有时候你会发现同一句话,在不同时期,有了截然相反的解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种是启蒙主义,一种是愚民政策。哪样用的好,都能当领导。

    我们课本里断断续续学了许多孔子的文章和关于孔子的文章,其实孔子一生只留下了一部非虚构类作品(算不算是历史作品有待研究)《春秋》和一部编辑整理作品《诗经》。司马迁说孔子『厄而作春秋』,在他看来,人得绝望了才能静下心来做点实事。孔子作春秋非常简约,隐藏了许多当说未说的话,后来三个人出来作注,于是有了《春秋三传》,都是用竹简,看来孔子很可惜东西,我们比较熟悉的『郑伯克段于鄢』,春秋里只有这一句话,到了左传就演绎成一篇百字的精彩故事,有时间地点人物冲突,至今,我读到郑伯和母亲『黄泉下相见』,『大隧之外,其乐融融,大隧之内,其乐熠熠』时,还会感动又难过。

    这部电影大致梳理了理想主义者孔子的一生,算是圆满,孔子性格里的干练和迂腐都有所表达,他的那几个老是挂在嘴边上念叨的弟子,也都还算个性鲜明,电影对白也没其它国产电影么傻b(但还是有点傻B),大部分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都演到了,比如『在陈绝粮』、『子见南子』、『子路问津』、『克己复礼』这些我从小在小画本上看到的小故事,演绎的都不错,它的聪明之处是把论语中我们熟悉的那些典故,一点点的摊开融入到不同的场景中去,论语的那些段落,有些表明了时间地点,有些则只有一句话,所以安插到哪儿,都说得过去,只要是孔子说的,上下文也符合语境就行,毕竟没有人知道,孔子是在何时何地何种场合下说这些话的。我尤其喜欢『子见南子』那一小节,而且觉得把『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和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安排到这儿,恰切无比。

    电影开始那一场国事讨论,那种自由辩论的气氛,有点英国议院的意思,此时的孔子就像苏格拉底,勇敢的挑战当时社会的常识,采用苏格拉底式的逻辑三段论来推翻人人习以为常的论断和制度。后来的故事大都过于蒙太奇了。这个电影重点讲的还是孔子在鲁国的故事。

    电影开始时一个个牛人的面子在眼前闪过:奚仲文,鲍德熹,赵季平。。。。掌镜的鲍德熹,有意选取角度,把孔子拍的十分高大。
    当然,还有第五代女导演胡玫,当我们谈起陈凯歌张艺谋时,可能大家都没想到,她也是同届的毕业生,也参与了《黄土地》的拍摄。有人说在她每一部作品背后都有何新的影子,我不以为然,大学时期 ,我读过何新的东西,我觉得他比胡玫差远了。但《雍正王朝》和这部《孔子》又都拐着弯的主旋律,曲线爱国爱党。也挺引人联想的,我想,在这部电影里,至少可以把『苛政猛于虎』浓墨重彩的拍一下,至少这个故事是有确切记载的。

    还有一个很八卦的偶然发现,这部电影的策划人是于品海--当年,金庸权衡再三,左挑右选,把《明报》卖给了他。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起码可以梳理一下过去我们硬被灌输的关于孔子的杂乱的一切---假如你还没有忘光光的话。可以认识几个生僻字--以前读古文,到了《左传》就头大,电影里沿用了古音古字,遵循着古代的姓氏和名字的称谓方式,算是了解一点古代文化知识吧。

    电影开始和结束时,白发苍苍的孔子坐在阶前,捧着竹简昏昏欲睡,他大概也在想自己执着理想波澜壮阔又悲凄孤独的一生吧,做过春风化雨的精神领袖,也曾在矢石如雨的战场沉着擂鼓应战。『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但他一条道跑到黑,知其不可而为之,为了理想,什么都可以放弃。

    最后一个镜头中的孔子,喃喃的说:已经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请大家不要理解成很久没有行周公之礼--也就是做爱--了),的确如此,因为据记载,孔子晚年喜读《易》韦编三绝。就算到老,他都不服膺老子独善其身的出世教诲,哪怕是钻研易经,也不相信老子。

     短评

    看到老子和孔子坐而论道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不错的片子,编剧、表演都挺到位的。但是如果能从这个片子看出“没有孔子,我们会怎样”,那这片就牛逼了。可惜还差口气。不过已经不错了,孔子谁都知道,但是他的生平没几个人知道。一边看一遍就有人在后面问:“孔子有那么落魄过么?”

    3分钟前
    • 躺倒
    • 还行

    这是一部艺术化的反应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是如何嘎姘头的电影

    4分钟前
    • P
    • 还行

    孔子在最后不都说了吗?要理解他老人家,还是去读春秋吧。电影就拉倒了

    6分钟前
    • 丁不起
    • 较差

    不作恶,更不做恶的帮凶

    7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哈哈哈,我妈妈看的好伤心

    11分钟前
    • Spring Xu
    • 还行

    好烂的片子....就等着王菲的幽兰操出来.....看过越来越觉得孔子应该就是个Gay....收了三千男弟子....阿米脱佛.....诺....

    14分钟前
    • Ryan
    • 较差

    《孔子》不是被别人黑了 正是胡玫自己把他弄脏了这是一部悲剧

    18分钟前
    • shmily
    • 很差

    如果是为了票房而拍摄孔子,你永远也不能理解孔子如何成为圣人。

    21分钟前
    • (.人.)
    • 很差

    南子说:世人都能理解孔子的痛苦,但世人无法体会孔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

    22分钟前
    • chloe
    • 力荐

    周迅的表演一贯的好 演什么像什么 精神统治很重要 电影拍得不错 有笑点 又感人之处 也有历史 我应该读读中国史了

    25分钟前
    • 冷山
    • 推荐

    这几年古装片 不论文武 统统一碗水端平 毫无闪光

    29分钟前
    • 无为啊
    • 还行

    每段故事以及讲故事的细节都是不错的,只是剪在一起后不够抓人。

    31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较差

    传说看这个不哭不是人,那我只能算是一坨阿凡达了……

    34分钟前
    • 小安
    • 较差

    烂片

    38分钟前
    • 阿耳忒弥斯
    • 较差

    岁寒然后知松柏,电影遭遇的抨击不如用孔子的一句“世人误解我”一带而过。。三星半

    41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韵味不足,历史浅薄,意境非有,唯有铜臭。辜负孔老夫子,误人子弟啊。6.2

    42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中关村美嘉】才俩小时看不过瘾哇。本片讲的就是老年孔子在编好《春秋》那天很闲就开始回忆。从自己五十知天命出仕,意气风发了几年被排挤出国,然后带领一帮弟子开始周游列国想搞再就业,搞得很丧家狗的时候终于可以回国了,也当不动官了就老老实实教书立说,修了本《春秋》可以传世了自然挺高兴。

    43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看过电影的人都不会只打一星

    44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还行

    可能是期待太低了吧,却觉得没有那么差,前半段龙精虎猛,小有问题而大无不妥。后半段有点拖沓,特效镜头一律很差,坏个整体风格。剪辑多少有点脑子不清,战争戏也太差,对对付付就过去了。先看故事再说深意吧,我们总是太端着了。PS:颜回淹死这事也太狗血了吧

    4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同样《骆驼祥子》里 祥子曾说的:与众不同是行不通的。 行不通的原因是个人思想无法领导和驾驭整个社会,即便这思想清洁高尚,终究会自食其果尝遍疾苦和失却生命中至为重要的东西;再者,精神上无人能晓的孤独会让人流泪满面。但无论如何,之于爱,之于理想,一切承受甘愿。

    54分钟前
    • Flicka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