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灾难艺术家

    灾难艺术家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美国2017

    主演:詹姆斯·弗兰科,戴夫·弗兰科,塞斯·罗根,艾莉·葛瑞那,爱丽森·布里,杰基·韦佛,保罗·谢尔,扎克·埃夫隆,乔什·哈切森,琼·黛安·拉斐尔,梅根·莫拉莉,杰森·曼楚克斯,安德鲁·桑提诺,内森·菲尔德,乔·曼德,莎朗·斯通,约翰·厄尔利,梅兰尼·格里菲斯,汉尼拔·布勒斯,查琳·易,彼得·吉尔罗伊,劳伦·阿什,舒格·林·彼尔德,鲍勃·奥登科克,布莱恩·赫斯基,梅根·弗格森,兰道尔·朴,斯蒂芬·刘,凯西 

    导演:詹姆斯·弗兰科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伊桑僵尸

    • HD中字

      胖子行动队

    • HD中字

      厨子戏子痞子

    • HD

      新娘大作战

    • HD

      三枪拍案惊奇

    • 更新HD

      勇者无惧国语

    • 更新HD

      保姆大冒险

    • 更新HD

      交通意外

     剧照

    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2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3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4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5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6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6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7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8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19灾难艺术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詹姆斯·弗兰科从去年起就计划将邪典电影《房间》的拍摄过程搬上银幕,近日该片不仅确定了片名《灾难艺术家》(The Disaster Artist),还找来了以投拍发行恐怖电影为主的新线影业做接盘侠。  2003年上映的《房间》是托米·韦素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邪典电影,该片被很多人视作最烂电影之一。不过,影片完全烂出了风格与境界,甚至被称为“烂片界的《公民凯恩》”。影片基本上就是围绕着托米·韦素饰演的主人公与他的未婚妻以及最好朋友之间的三角恋情展开,无论是演员的渣演技、剧情的神转折还是毫无美感的运镜都让人印象深刻。2013年,参演《房间》的演员之一格雷·戈泽斯特洛和汤姆·比塞尔联合出版了《灾难艺术家》,回顾了该片的拍摄过程。戈泽斯特洛在书中写到,托米·韦素在开拍此片时完全没有任何电影制作经验。  弗兰兰在担任该片导演的同时,还会出演托米·韦素,他的弟弟戴夫·弗兰科则会出演格雷·戈泽斯特洛。弗兰兰的好基友塞斯·罗根在担任影片制片的同时还在协商加盟演出,另外担任制片的还包括埃文·戈登伯格、Vince Jolivette以及弗兰兰自己。小清新爱情片《星运里的错》和《好景当前》的编剧斯考特·诺伊施塔特和迈克尔·H·韦伯已为影片执笔剧本。影片定于今年12月7日开拍。

     长篇影评

     1 ) 【关灯拆电影】今年最恶趣味的电影来了,还提名了金球奖

    第75届金球奖提名名单公布啦!

    心水多年的付兰兰(James Franco)凭借《灾难艺术家》一片获得了“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的提名。我大胆预测他将拿下本届喜剧类影帝,因为这个角色真的是太适合他了!

    付兰兰演的人叫托米·韦素,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传奇人物”。韦素在2003年拍了一部绝世大烂片,名为《房间》。此片被称为“烂片界的《公民凯恩》”。

    《房间》的导演+编剧+男主角托米·韦素

    《灾难艺术家》讲的就是托米·韦素是如何拍《房间》的。

    付兰兰神还原

    关灯特约,请勿转载

    文/Max

    Guilty Pleasure

    目前《灾难艺术家》的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4%,有影评人将之概括为“有趣,有点残忍,但又很感人”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一部“关于烂片的电影”可以获得如潮的好评呢?

    1.刁钻的选题

    之所以要选这个题材,是因为即使在烂片界,《房间》也是无可匹敌的奇葩

    剧情非常简单,男主角叫强尼(托米·韦素饰),有一个未婚妻叫丽莎。

    丽莎不仅与强尼最好的朋友马克偷情,还诬陷强尼家暴。

    得知此事后强尼录下了丽莎偷情的录音证据,最后在客厅里开枪自杀,结束。

    光看这故事你肯定会说,什么嘛!也没有多惊世骇俗呀!好无聊……

    别急,奇葩片的亮点怎么可能三言两句就说清楚呢?前不久知名吐槽短视频“诚实预告片”做了《房间》的诚实预告,细数片中的槽点。

    一个原本与电影界毫不相干的人,不惜花光600万美元,也要把电影拍出来,只是因为想圆一个导演的梦。不觉得有点肃然起敬么?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付兰兰要选择此题材,当我们近距离来看托米·韦素的时候,他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另类的励志故事

    《灾难艺术家》关注不是烂片本身,而是对托米砸锅卖铁也要拍电影的精神的赞美。这才是真正的“逐梦演艺圈圈圈圈啊”!

    这让我想起了蒂姆·波顿的《艾德·伍德》,同样是讲述一个史上最蹩脚的导演的故事,但是看完之后你会真的被他投身艺术的热情所打动。

    这种恶趣味用苏珊·桑塔格的一个词来概括,叫作“坎普”(Camp)

    什么是“坎普”?坎普主张好品味不只是好的品味,还存在一种对坏品味的好品味。

    换言之,就算是喜欢烂片,我喜欢的烂片也比你喜欢的烂片高级。

    2.独一无二的付兰兰

    但是《房间》中最为影迷所津津乐道的,是托米·韦素那种“众人皆醒我独醉”的梦游式演技。

    所以一般的演员还真演不了他,必须要有一个和他一样“自我放飞”的人来诠释,除了付兰兰我想不到第二个人选。

    作为一个本可以靠颜值吃饭的男神,付兰兰更愿意完全抛弃偶像包袱,尝试各种突破性角色。

    比如在《纽约时报》的演技短片中亲吻自己

    成为首位磕了药的奥斯卡主持人。

    和好基友赛斯·罗根情比金坚,被粉丝戏称为“好莱坞最弯的直男”

    正是这些怪咖属性,使得他与托米·韦素完美地融于一体。

    托米会毫无征兆地笑,而且笑声很假非常魔性,呵呵呵呵。

    付兰兰很好地抓住了这种自我陶醉的状态。

    托米在《房间》里有一句著名台词"You're TEARING ME APART, Lisa!"(你撕碎了我的心,丽莎!)。

    这是托米把詹姆斯·迪恩的《无因的反抗》和马龙·白兰度的《欲望号街车》里的两句经典台词("You're tearing me apart!""Stella!")强行放到一起。强强联合,那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了。

    你看他的表情,前半句咆哮用力过猛,导致最后就泄了气。这是典型的非专业演员才会有的状态。

    由于这个表情太过经典,以至于专门有人把它印在了衣服上。

    为了演好托米,付兰兰把《房间》来来回回看了30多遍。而且我觉得看这一段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地方。

    托米很崇拜詹姆斯,迪恩,而付兰兰早在2001年就演过詹姆斯·迪恩的传记片(又是一次神还原)。

    所以现在相当于是“一个演过詹姆斯·迪恩的人演一个毫无演技但又想演詹姆斯·迪恩的人”

    托米在采访中夸奖付兰兰,做到了99.9%的相似度。扣掉了0.1分,是他觉得片子的打光太暗了。

    但是付兰兰回应说,老兄,那是因为你看片的时候戴着墨镜啊!

    这可以说是非常托米了……

    3.亲友团共同“还原历史”

    除了上面提到的好基友赛斯·罗根,本片里还有付兰兰的亲弟弟戴夫·弗兰科。

    他演《房间》里的马克,就是给强尼戴绿帽的那位。

    《灾难艺术家》的最大看点,就是如何再度呈现《房间》拍片时各种不靠谱的事儿,而这帮演员凑在一起,本身就带有这种“不着调”的气场。

    来看一下《房间》中另一段著名台词,请先朗读一遍原文:

    "I did not hit her. It's not true. It's bullshit. I did not hit her. I did NOOOT! Oh hi, Mark!"(我没有打她。那不是真的。那是胡扯。我没有打她。我~没~有~哇!噢嗨,马克!)

    念完就会发现,前几句台词就像条头糕一样,都是意思重复的短句,宛如一个智障在说话。那个"I did NOOOOT"的表情又像是小孩子在撒娇。

    而最后表情和语气转换之迅速,用语境完全不搭的Oh hi, Mark作为结尾,简直精神污染。

    如此“著名”的桥段,自然是粉丝期待的“重头戏”。我们来看一下《灾难艺术家》里付兰兰是如何来表现这一段的:

    开场画面人物+背景的全景,一方面是和《房间》中的机位角度相同,让人快速入戏,同时也是暗搓搓地吐槽,这么简单的画面居然还要用绿幕拍摄。

    “托米”一出阳台,马上就忘词儿了。

    镜头摇了180度,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戏中戏”的场景。赛斯·罗根饰演的“编剧”站在监视器前,把这句台词念了一遍:

    然后付兰兰回到门后,再次出来,结果又忘词儿了。此时镜头给的是近景,让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到他的表演上:

    给一个反打镜头,现场大家已经有点不耐烦了:

    下一个镜头直接告诉大家,已经拍到第13条了,男主角还是没有记住台词:

    全场齐声帮他一起背台词,所有人都已经背出来了:

    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剧组成员的服装和站位已经完全不同,告诉大家就这一句台词拍了不止一天。

    果然,场记板上写着67…

    镜头回到起初的全景景别,观众以为这次总行了吧,结果一开门却又把台词说错了。

    再一个反打镜头,剧组又换了一次衣服,说明这句台词又拍了一天。

    在重复了N遍之后,最后一条终于“一气呵成”!Mic Drop!

    这条就是成片里那条, 明明实际上还是照本宣科的感觉,但所有人都已经顾不上这些了。一个个欢呼起来,终于tm过了!简直感动到哭!

    这是全片对外公布的第一个正片片段,但已经能够让人管中窥豹,感受到此片独特的幽默感。

    《灾难艺术家》里有一句非常燃的台词:"The worst day on a movie set is better than the best day anywhere else."在片场最糟糕的一天也要好过在其它地方最好的一天。

    鸡汤归鸡汤,付兰兰又当导演又当主演,为本片投入的心血已足见其诚意。他已经凭借本片获得了哥谭独立电影奖的最佳男演员奖

    作为奥斯卡的第一个风向标,此番获奖也让人对他的奥斯卡之路心生期待。

     2 ) 《房间》的真实拍摄背景与《灾难艺术家》所呈现的有何异同?

    正在读原书(<<The Disaster artist>> by Greg Sestero and Tom Bissell) ,概括的讲电影里greg和tommy的友谊要比书里的更正面平等健康,tommy嫉妒并且想控制greg的程度比电影要狠,因为tommy更有钱有势所以greg也容易做tommy想让他做的事。书里tommy对其他人比电影里更恶毒。根据采访:“The movie doesn't really follow the book and is closer to Tommy's view of how things happened.”

    1.tommy提供给greg在L.A.公寓刚开始是以200美元便宜租给greg一个人住的。greg住那里的头一年tommy还在旧金山,但是时不时给greg打电话以及以“来参加重要会议”为由来L.A.拜访他,对他在好莱坞的每一步都很感兴趣。在greg已经出演一部电影主角之后(托他会讲法国口音的英语正好符合主角设定的优势,比一般演员拿到第一个电影主角的速度快得多),tommy才来L.A.和他合住并追逐自己的演员梦。在这之前greg与tommy的友谊出现了裂痕,为此tommy收他两人合住的房租比他单住时还贵。

    2.greg在房间开拍前就知道这是烂作,他一开始负责电影的后勤工作,mark一角也选了别的演员。拍摄前一天tommy以高额工资以及答应给他买辆新车为由诱惑他同意把已经选好的演员挤走出演mark一角。mark本来应该是有全裸性爱场景的,因为greg的反对也同意他穿着裤子拍了。房间开拍之前greg就已经和amber同居了,并且感情已经因为greg经常和tommy混在一起为<<房间>>做前期准备而变得冷淡。greg和amber分手的时间是在他们去旧金山拍外景的时候。最后tommy送他了一辆SUV,这样greg就可以带着他们和必要设备一起去拍外景了,拍完还要求greg用这辆车顺便帮他运下tommy服装店的货。

    3 .拍房间的时候greg已经了解习惯并接受了tommy的不可理喻。他发现tommy的阴暗面发生在tommy开始酝酿<<房间>>之前。在greg一个人住在L.A.的时候,他意识到tommy对他在演艺道路上的一些小突破是有所嫉妒的,在tommy的一次拜访中,greg因为需要背台词而拒绝和tommy一起去玩。下次tommy来拜访他时带来了另一个年轻人一同来,但是此时greg的邻居来找greg令tommy紧张并充满敌意,这让greg意识到tommy带来年轻人是向他表明tommy也有其他朋友,但是很快就被greg和邻居的友好关系吓住了。第二天在tommy发现greg和其他朋友经常谈论tommy之后,他们开车在路上时tommy宣布他也要来L.A.发展因此greg必须搬出L.A. 的公寓并且宣称greg欠他一大笔钱赶快还清然后把他赶下车,greg下车后含泪没走两步就被tommy开车追上说他收回刚才的话。greg这才明白刚才一幕又是tommy为了确定greg对自己还有友情,可以因为tommy而收到伤害而不是完全不在乎tommy而上演的戏。这件事之后greg对他们的友谊看法就变了,他对tommy的占有欲以及对别人的操纵感到害怕,一直想搬出去住。他和tommy同住时因为tommy经常熬夜制造噪音而不愉快。(不过他写自己晚上回家嫌tommy吵只好带着耳机边听音乐边看书,让我有种“你不能去其他朋友家避避或者出去玩么?或者这么帅的话去酒吧也许有女人把你带会她的地方过夜就不用回家的吧?”的疑问。以及他说自己刚到L.A.特孤独,每次接到tommy的电话也很高兴听他胡言乱语,让我觉得他表现得不像还大学生年龄的人。写拍床戏也说自己觉得好尴尬啊,是对戏的女演员八成比他更难堪的想法支撑自己拍完。也许greg自己也非常内向拘谨的吧,所以才对tommy这么包容。)

    3.tommy是在L.A.和greg一起看完<<天才瑞普利>>之后收到启发与激励决定开始写<<房间>>的。greg在这之前已经被朋友带去看过一遍,他的朋友认为tommy对greg这么感兴趣与瑞普利一心觊觎迪基的生活很相似,因此想警告greg,greg也确实吓得不轻。不过虽然tommy这部电影之后非常激动,greg认为tommy没有理解这部电影。greg认为tommy把汤姆·瑞普利的狡诈与邪恶给了<<房间>>里的mark和lisa,而迪基的天真给了jonny。但是jonny希望得到幸福的生活却遭遇背叛求而不得,最后只得自杀。

    4.<<房间>>剧本一部分是在L.A.和greg同住时写的。然而有一天greg开车去表演课接tommy,发现tommy没有和其他学员一起聊天,而是一个人在一边默默站着,好像是被人孤立了,上车后tommy精神崩溃向greg坦露他觉得自己必须从里到外完全改变成另一个人才可能被好莱坞接纳,其实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演员之类的话,让本来已对tommy既不耐烦又恐惧的greg对他产生了新的同情。之后tommy说自己要去伦敦办事离开了L.A.,之后不久greg也找了份销售的工作赚够了租金,离开了合住的公寓另找地方住。有一天他收到tommy从旧金来的电话留言,留言的内容让他怀疑tommy可能有自杀的倾向,于是赶紧打过去确认("I realize that there was no-one else that I could call about Tommy for help, that I was truly Tommy's only friend."),焦急地等待了一晚上之后tommy回信表示自己好多了叫greg不要再担心。离开L.A.九个月之后tommy带着完成的剧本回来找greg,在这九个月内greg认识了amber,销售工作升了次职,但是演艺梦想上既没有推进也常常感到没有动力,因此虽然感到<<房间>>狗屁不通(剧本里七个角色都以tommy的口吻和逻辑对话etc),但是也哄着tommy高兴帮助他实现构想(当然帮忙筹备拍摄tommy是给他发工资的)。greg说jonny自杀的情节可能是tommy把已有的自杀的想法给了jonny实施,自己则由此得到安慰与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he wrote himself out of a very dangerous place."

    5.tommy对待剧组其他成员比剧里还要差,拍摄时好几个演员辞职,和两批摄影组闹翻。tommy要求每个成员必需全天到场以防加戏,自己却每天迟到4个小时;对工作人员十分吝啬猜疑,谎话连篇;电影里说了床戏他非要开景拍摄,让所有人都看着,不过女主当时是经常被他欺负哭的,greg还认为他经常以练习吻戏为由吃女主豆腐......lisa母亲的演员在片场那段“因为我们是演员...” 没有发生,不过这个老人是在子女成人后才重新拾起演员梦,每天开车几个小时积极参与拍摄,tommy也很少欺负她。

    6.greg从tommy给他讲的模糊不清的故事里拼凑出tommy出生与东欧,从小对美国文化很感兴趣,青年时作为非发移民进入法国,遭受过排挤嘲笑以及殴打虐待等等痛苦,甚至从一些含糊不清的表达里暗示他可能卖过身...因为年轻时的痛苦经历才让tommy对greg这个能追求梦想的美国大男孩儿感兴趣,并且想创造出自己想象中过着正常而幸福生活jonny。只是他脑海里的正常不是普通人认为的正常("I had a sobering, sad, and powerful realization: Our friendship was the most human experience Tommy had had in the last few years.")...另外lisa应该也是有原型的,tommy提到过被女人背叛的事,至于他是怎么获得巨款的,tommy只肯说是做生意赚得的。greg猜测也许tommy以前正常过,可能还是个企业家,是那场重新激起他演员梦想的车祸让他的脑子出现了问题,开始变得疯疯癫癫。(不过reddit上有人猜测greg其实知道tommy钱是哪来的但是答应保守秘密,因为书上讲到他的朋友利用在警局的关系查到tommy的年龄,但是只写果然不只32岁而没写真实年龄,以及书发表前greg就承认过他知道tommy的祖国但是只说反正不是法国,书里也只说是东欧。另外reddit上有人推测tommy应该来自波兰。//www.reddit.com/r/theroom/comments/1vklp3/i_think_i_have_found_tommys_nationality_new/?utm_term=c58d24f3-e1d2-43b1-b97c-18a314b9b9ad&utm_medium=search&utm_source=reddit&utm_name=theroom&utm_content=2)

    7. greg不愿意刮胡子的原因是他想在<<房间>>的片尾用假名然后把胡子一剃,也许能和这部电影扯开关系继续在好莱坞里混(Bryan Cranston个他机会出演电视剧那段是电影编的,还兼作模特的greg向tommy请假是因为有人雇他拍硬照,他本来那天没戏tommy又给在他加了一场无意义的床戏好把他留在片场) 他剃了胡子以后tommy马上就在下一场戏让jonny叫mark “babyface ”,借用了他给greg起的外号

    8.greg在podcast “han duo”的采访里说,首映时观众中途从尴尬开始大笑然后tommy愤怒跑出放映厅,greg去安慰他的情节基本真实,但是没有观众叫他上台鼓掌为他欢呼什么的。不过tommy作了一些心理调整,在之后的影片宣传中开始称其为“dark comedy"。greg说tommy享受人们对<<房间>>的关注,但是内心希望大家能把它视为严肃的剧情片。http://handuo.libsyn.com/han-duo-the-disaster-artist-special

    采访里还说其实很多书中和电影不一样情节其实都先照书里拍了,剪辑的时候为了剧情更紧凑而又删改了不少,也许不少没选入最终版的片段会被收入蓝光DVD。

    另外podcast里还有几个有意思的地方

    从<<房间>>首映到<<灾难艺术家>> :

    <<房间>>上映后greg和tommy分开了几个月,为了让<<房间>>有资格竞选奥斯卡,tommy花钱让电影院坚持放映两周,最后一周几名大学生发现了这个“神作”,并叫来好多同学来看,还跟tommy说一定要保证这片继续在电影院放映。之后这部片在L.A.一些大学生中流行起来,一个影院开始在每周六午夜场放映此片。greg刚开始听tommy还不能确定tommy是不是又在骗他。2004年2月greg来L.A.陪tommy参加一次放映才发现是真有人喜欢。之后他陪tommy参加了一个电影节的放映。greg说这些人大概看到了他第一次见到tommy时注意到的tommy独特与有趣的地方,所以他也很对这些影迷感兴趣。2005年也举办了一次<<房间>>两年纪念放映,当时有183人参加。greg当时想这大概就是<<房间>>的顶峰了吧,成为一种地下流行,05年末也发行了DVD。他又找了一个新中介,去欧洲当模特,借此去了很多国家。偶尔他会播打<<房间>>的咨询热线,发现tommy还在努力推广<<房间>>感到挺欣慰的,因为tommy对梦想的执着是他最喜欢tommy的地方。一次回国时他接到<<EW>>杂志的电话说要采访他,他们想出关于<<房间>>的内容,他以为只会有一小段文字,结果打开杂志后发现是六页的头版。杂志的报道推动<<房间>>在更多人中流行,greg又和tommy汇合 ,开始带着<<房间>>在各地巡回放映,接受一些采访什么的。在一次采访中他跟记者讲述了<<房间>>拍摄经过,对方说这简直像一部电影一样。回去后他又回想从认识tommy到房间拍摄这段经历,觉得确实挺特殊的,考虑要找人一起把这些经历写成书。2010年他们去james dean的墓地致敬时greg告诉tommy他想把这段故事分享给大众,tommy同意并开始给他讲一些他早年的经历。greg说创作这本书时就有了最好能改编成电影的想法,所以书里叙事腔调很认真,采用两条线交替推进情节等。

    greg说他很高兴<<灾难艺术家>>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因为tommy创作<<房间>>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希望看过<<房间>>的人能通过影片理解自己,而<<灾难艺术家>>通过另一种方式帮助他实现了这个愿望。

    有人问他是否觉得tommy非让他出演<<房间>>毁了他可能的演员事业。greg说<<房间>>从拍完到小有名气再到“臭名远扬”有好几年的时间,他并没有利用这段时间获得其他电影出演机会什么的。他说他如果没认识tommy的话,人生会少了很多趣味与意外。现在回想起来,以前他和tommy谈笑时说他们要做的事,最后都以某种方式或多或少成真了:从最开始要去看james dean出车祸的地方,要搬去L.A.,要成为演员,到要拍一部知名电影...tommy开始决定写剧本那天遇到了因为金球奖典礼而产生的堵车,生气地对greg说金球奖有什么了不起的,他要拍自己的电影来让大家接受自己,现在<<灾难艺术家>>让他们出席了金球奖;tommy想让<<房间>>竞选奥斯卡,现在<<灾难艺术家>>得到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的提名......他说他现在不会想改变以前的任何决定。

     3 ) This is my movie, and this is my life.

    10/10 实在是太好看了有木有,全场满座+掌声不断。这是一场《房间》粉丝的彻夜狂欢,也是送给原作粉丝的一封情书。一部既会让你笑到疯也会让你感动落泪的佳作。

    影片多次提到James Dean,格雷格和汤米向往他的经历为此还特意驾车前往他当年车祸的地点引发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对话,在好莱坞对二人拒之门外的时候,James Dean的故事也成了他们选择自我奋斗拍摄电影的最大动力。电影选择了比较克制的方式来还原这部史上最烂电影的拍摄过程,付兰兰没有以荒诞的方式来嘲弄汤米也没有sugercoating汤米在片场的一些过分言行。令人惊喜的是电影的结尾放在了《房间》的首映式,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2003年的放映厅之中,随着那些经典的片段出现在屏幕上,电影内外观众的笑声不断,颇有一种打破第四面墙的感觉。

    腐兰兰和戴兰兰在片中的演技可以用惊艳来形容,首映式结尾当沮丧的汤米听到影院里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笑声和鼓掌声,其脸上浮现出的欣慰笑容不由得让我鼻子一酸,最后汤米在全场的欢呼中走上台说:“没有我最好的朋友格雷格,这部电影就无法完成” 格雷格脸上的欣慰和感动也深深打动了我。

    电影对格雷格和汤米的友情花了大量篇幅来塑造,两人的化学反应非常好,从一开始的亲密无间到后来的决裂,两人的关系转变毫不突兀。片中两场二人互抛足球的戏前后呼应,成了这段关系的点睛之笔。

    当然,影片也没有忘了原作中那些配角,最出彩的当属饰演Lisa母亲的演员,片中一段她与格雷格的对话,也道出了好莱坞不少演员的心声。

    正如所有真人真事改编电影的传统,影片在最后五分钟加入了原版经典桥段的真伪对比还有汤米与格雷格本人出席活动的真实片段,算是为电影做了一个最棒的收尾。

    电影结束后和一位来观看点映的影评人聊了会,他说假如腐兰兰得到提名他不会惊讶,希望腐兰兰在哥谭独立奖之后能靠此片有更多斩获。

    Never stop dreaming

    —————————————————————

    作为一个期待这部电影多年的《房间》铁杆粉丝,请允许我先写一些关于电影的花边,剩下的影评在6号看完全片之后再补上。 汤米.维素其人:邪典电影《房间》的导演/编剧/投资人/主演,维素影业总裁,好莱坞最神秘的男人,十五年间以魔性的笑声,独特的口音,过火的表演征服了一众cult影迷。对于自己的年龄和出生地三缄其口,这几年随着《房间》大火和《房间》粉丝的病毒式安利,渐渐走进主流观众视线,最近和腐兰兰一起上了Kimmel秀。

    Kimmel秀上谈笑风生

    关于汤米.维素的都市传说:祖籍波兰,后移民法国,在法国靠卖鸟类玩具为生,当地人称之为“鸟人”,移民美国后将姓氏改为“维素”(取自法语中“鸟”的谐音)有着巨额财富和大量产业(已知的有牛仔裤批发公司,豪宅,宾士轿车,洛杉矶高级公寓)至于拍电影的六百万资金来源至今是一个谜(有阴谋论者认为维素就是70年代戴墨镜的传奇劫机犯D.B Cooper 此人至今未落网)在《房间》拍摄过程中直接烧钱换掉了所有演员和制作班底,比如格雷格后来接替扮演的角色Mark在初版中是个黑人。

    另一cult大片《武士警察2》中客串出演

    格雷格.赛斯特罗:《灾难艺术家》作者,前维素影业副总裁,汤米的同学/好友。《房间》开拍前做过电视动画配音员和男模,在三藩市的表演课上遇到了汤米,当时汤米在课上无视其他人眼光的疯魔式表演让格雷格对这个神秘的男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当了解到汤米有着自制电影的梦想后,格雷格也成为了汤米追梦路上的见证者。格雷格在自传中对汤米在拍摄《房间》过程中的很多选择颇有微词,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微妙。

    格雷格.赛斯特罗

    选角:《灾难艺术家》对于原版演员的还原度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胖子饰演的编剧Sandy,扎克埃夫隆饰演的Chris-R,乔什.哈切森饰演的Danny都是影片中的亮点

    原版和《灾难艺术家》的海报对比

    花边:汤米对格雷格的自传《灾难艺术家》一直持否定态度 “书中的内容只有百分之四十是真正发生过的” 但是却对腐兰兰的表演给了99.9%的肯定,顺便说一下汤米是詹姆斯.迪恩的铁杆粉丝,而腐兰兰就扮演过詹姆斯.迪恩。 花边2:拍摄过程中制作团队大量逐帧还原了原版中的经典场面,最后只有一部分用在了《灾难艺术家》中,对《房间》有爱的粉丝可以攒钱买BD了。 花边3:印有汤米家宅电话号码的《房间》巨幅billboard曾经在好莱坞悬挂了五年之久,许多好莱坞巨星都有幸一睹其风采,据腐兰兰称,加里.奥德曼曾问过他海报上的人是不是某个通缉犯。

     4 ) 《逐梦演艺圈》为什么永远成为不了《房间》

    看到好多人把国内和国际这两部烂片界的中流砥柱进行对比。

    但是很遗憾,《逐梦》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房间》。

    我认为这两部电影,或者说《房间》和绝大部分烂片的本质区别在于,《房间》的烂是穷尽全力而力所不及,最后导致电影的形式大于电影的内容——本来就是一Youtube搞笑视频的水准,偏要参与奥斯卡。而当形式大于内容的时候,幽默感和喜感就体现出来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吹牛的人很好笑)。

    当然只有幽默和喜感还是不够的,《房间》还是“悲壮”的。这种悲壮体现在小人物和好莱坞的巨大对比之中,体现在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反差之中,也体现在付出和结果的南辕北辙之中。这“悲壮”的情感是我们普通人每时每刻每天都能体会到的。所以在《房间》之中,这种“悲壮”的情感格外亲切。

    《房间》把这两种情感融合在了一起。它是一个形式大于内容的吹牛的人,让你觉得很好笑,但是当你的鄙夷还没开始,它又让你看到了人生的悲壮,你自己每天都会经历的悲壮。所以你收起了嘲弄的笑,鄙夷的笑,展开了理解的,赞美的笑。《房间》也就成为了烂片界的经典。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房间》是烂片界的堂吉诃德。

    《逐梦》以及其他一系列烂片做到了第一点,他们是吹牛的,是让人捧腹的,也是不自量力的。但是没有了第二点,他们不够“悲壮”,没有反差,戏里戏外全都是一副强权的嘴脸。他们无所追求,自然也没有失去,他们享受追捧,且屏蔽了所有恶评。所以喜感和捧腹滑向了更深处,带来了骂名和观众的恶意。

    有生之年,如果我们能看到毕导,郭导,王导,说相声的郭导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聊聊自己为什么非拍这些烂片不可,自己有什么难言之隐和软肋苦衷,聊聊他们自己曾经的理想,和现在的处境,再聊聊他们如何看待自己背负的骂名。那么我们也会有我们的《房间》,而且从阵容上来看,我们的《房间》一定会比这部《房间》更邪,更黑,更CULT.

     5 ) 看出了一丝心酸

    其实比lalaland更能突显追梦的极致 虽然是改编但角色挖掘的很深 gerg在climax的时候情绪爆发把Tommy的弱点逐个击溃使得影片升华 尤其在好莱坞想“成为什么”的心和“最后什么都不是”的人太多了……the room的behind scene可以告诉观众原主角其实是个比较有魅力的角色

     6 ) 《灾难艺术家》为我们推荐了部史诗大烂片,真是又烂又好看

    你可能不会相信,大聪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直是保持一个傻笑的状态在码字。

    大聪也从来不给大家推荐烂片,但是这一次真的例外,墙裂建议大家去看一部2003年叫《房间》的电影。

    这部影片堪称史上最烂的烂片,但是你可能还想不到,这部电影至今还在美国少数院线定期上映,而且因为场次不多,导致经常场场爆满。

    因为它烂,导致很多观众慕名而来,甚至成为美国青年观众开趴体的一种形式。

    你没看错,大聪也没写错,去看电影的观众会带着影片里的一些道具,比如汤勺,苹果和美式橄榄球等,一边看电影一边开轰趴,那个观影场面好不热闹,就像是一群“神经病”在看电影里的“神经病”。

    《房间》这部电影经过十几年的淬炼,渐渐成为了一个邪典的符号,而且已经形成了不小的影迷圈子。

    有些狂热的粉丝,还会在极其不适合的场地,来上一段《房间》的经典桥段表演,吓得不明原因的路人退避三尺。

    在当时,《房间》制作成本用了600万美元,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电影上映2周就下映了,票房只有可怜的1000多美金。

    但正是因为这2周的上映,得到了很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评价,吊起了很多观众的猎奇之心,想对《房间》一窥究竟。

    于是本电影的导演兼编剧兼制片兼主演兼发行——汤米,自掏腰包维持这部电影的持续上映。

    而且汤米还让《房间》报名了当年的奥斯卡角逐,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不过今天我们要聊的当然不是《房间》和奥斯卡的事,而是因为《房间》这部电影,从而诞生了一部电影叫《灾难艺术家》。

    是的,今天大聪其实不光推荐大家看《房间》,更重要的是推荐这部《灾难艺术家》。

    如果你先看过《房间》后再看《灾难艺术家》,就会对后者产生更多的共鸣,也能找到更多的笑点,说不定还能笑出腹肌。

    《灾难艺术家》是詹姆斯.弗兰科自导自演的一部喜剧片,故事就是想要还原当时《房间》拍摄的台前幕后。

    《灾难艺术家》也意外成为2017年的一部好口碑的喜剧片,并入围2018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

    为何是改编剧本,因为《灾难艺术家》虽说和《房间》关系很大,但剧本却是按照《房间》男二号的同名回忆录改编的。

    这本《灾难艺术家》的回忆录一经出版,就成为畅销书籍,被詹姆斯.弗兰科看中,于是买下版权,拍成了电影。

    《灾难艺术家》可以说把当年神秘的《房间》拍摄历程,用诙谐幽默但又真实的方式还原给观众。

    大家在哈哈大笑的背后,也看到了《房间》导演汤米失败而纯真的心路历程。那些又烂又经典的《房间》对白和场景,成了《灾难艺术家》搞笑的重点。

    比如天台汤米由愤怒瞬间转成平静的经典桥段,汤米前面还义愤填膺的说着:

    "我没打她,一派胡言,我没有..."

    之后立刻恢复平静和马克打了一声招呼。

    又比如汤米和莉莎聊天的时候,突然变得情绪激动大喊:

    “你让我受尽折磨!!!”

    这些小学生都能看出来烂透了的表演,被弗兰科在《灾难艺术家》传神的模仿出来。

    巧合的是,当初汤米在拍《房间》时就曾说过,这个角色本来就是要找约翰尼.德普或者詹姆斯.弗兰科来演的(当时真是想得美呀)。没想到汤米现在真的梦想成真了。

    弗兰科也因为《灾难艺术家》,在2018金球奖拿到了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上台领奖的时候不忘叫汤米上颁奖台,让这部史上烂片导演零距离感受颁奖现场。

    当时汤米一上台就迎来热烈的欢呼声,感觉良好的他差点抢过弗兰科的话筒,被弗兰科紧急阻止,不难看出,汤米戏里戏外真的是一个大邪典。(捂脸而笑.jpg)

    说了这么多,搞得好像这部烂片《房间》要打上双引号才对,其实并没有,《房间》真的是名副其实的烂片。

    《房间》的剧情其实很简单,说的是男女主角已经订婚,但女主喜欢了男主的朋友,决定不要和男主结婚。

    本来十分钟可以说完的三角恋肥皂剧情,被硬生生拉到一部电影的长度,在影片前面半小时里,一言不合男女主角就做爱做的事,而且还一定要配上旧歌舞厅曲目来渲染气氛。

    整部《房间》的剧情就像男主角的情绪一样忽上忽下,前言不搭后语,比如女主和她妈妈三番五次的聊天,那些对白就连日常都不会说得这么没营养。

    最经典的就是女主妈妈说:

    “我快死了,我完全清楚的知道自己得了乳腺癌”。

    女主毫无情绪的回她妈妈:

    “妈妈你就别担心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懂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你第一次知道你母亲得到绝症,一定不会是平淡如水的反应,但《房间》母女就是这样对话的。

    而且看了影片以后的你会发现,这种电影绝**不会需要6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灾难艺术家》让我们看到了这600万是如何花出去的。

    他不懂电影的拍摄器材一般是租而不是买,于是他决定一次性把拍摄器材买下来。

    他也不懂拍一部电影之前,要先选择用胶片拍还是数字拍,于是他决定胶片数字一起拍。

    所以你看到的《房间》构图为什么都有点偏,不是摄影师没选好构图,而是一场戏同一机位要放两种规格的摄像机...

    如果你再仔细看,你能看到《房间》画面时不时突然有一些抖动,那不是摄影师故意的,而是因为拍摄时片场实在太好笑了,摄影师实在忍不住边拍边笑,请原谅那位“不专业”的摄影师吧。

    更匪夷所思的是,明明可以拿同样的预算,去找个视野很好的楼顶拍天台戏份,但汤米偏偏要在摄影棚搭绿幕拍摄,美名其曰好莱坞大片都这样拍。

    其实,最诡异的都不是这些,而是影片里无比尴尬的床戏。

    一般来说,拍床戏一定是要清场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色戒》国内上映版本的删减戏份,片场当时只留下演员和导演,还有摄影师。

    但是《房间》的导演汤米却要所有人留在现场,并让摄影师对准他的菊花线拍特写,他给出的理由是,这才是影片最大的卖点。

    这种迷之自信也是没谁了。

    这些《房间》拍摄前前后后所有的细节,都被《灾难艺术家》精准的还原,也让观众看到了一部神级烂片是如何诞生的。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房间》这么烂,还热度这么高,这么多人追捧。

    因为我们通常所说的烂片,是有指数的,也就是从较专业的角度去分析一部电影的剧本,故事逻辑,表演,镜头语言等等。

    我们从中找出一些欠缺的地方,如果一部电影有太多的差强人意,那么就会成为烂片。

    但是《房间》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失败的,这样的烂片指数100%,造就了《房间》烂出了独一无二的气质。

    很多人说,汤米就像是来自外太空(汤米星)的外星人,这个外星人正好喜欢好莱坞,于是用他的外星逻辑拍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违反了所有地球观众的观影逻辑,别人想学都学不来。

    当然,《灾难艺术家》并不是吸收《房间》的烂,而是去抓取《房间》的怪,然后深挖这个怪的根源和纯粹,拍成了一部正常逻辑的喜剧电影。

    在《灾难艺术家》中,我们看到汤米是单纯的,他有着大胆和自信的举动,之后他结识了年轻的格雷。两人和很多有着电影梦想的人一样,想去好莱坞闯一闯。

    但汤米的奇怪口音和不着边际的表演,很难有电影公司认可他,而格雷也是四处碰壁,他虽然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经纪公司,但他的经纪人却用“好莱坞淡季”来敷衍他。

    于是汤米决定自编自导自演自费一部电影,他用这种在所有人看来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冒险,来完成自己一个单纯的梦想。

    此外《灾难艺术家》不仅展示了汤米的本真和勇敢,更深挖了汤米和格雷之间的友谊。

    在影片中,因为格雷有着帅气的娃娃脸和好人缘,他的事业总算有了起色,并有了女朋友,而性格原因一直孤僻的汤米,在眼看要失去唯一一段友谊的时候,因为“吃醋”和格雷产生了矛盾。

    但最后他们一起在电影首映上,观众都在嘲笑《房间》的时候,只有格雷始终安慰着汤米。

    在汤米的访谈中,他也对《灾难艺术家》最后那一段戏很感动,他说那是真实的,格雷到今天还是他最好的唯一的朋友。

    汤米用一部烂片,收获了一段永世的友谊,他是幸福的,就像《灾难艺术家》里面那句台词,汤米对格雷说:

    “整部电影,我都是为你拍的。”

    关注《大聪看电影》公众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7 ) 看了这部电影,突然能理解《逐梦演艺圈》的导演了呢

    2017-2018北美颁奖季的热门喜剧当之无愧应该授予《灾难艺术家》,好在这部电影不仅让主演詹姆斯·弗兰科获得了包括金球奖的音乐/喜剧片、哥谭独立电影奖等的最佳男主角,还频频被多个奖项题目最佳影片或者最佳导演。虽然第90届奥斯卡的提名具体名单还未出,但《灾难艺术家》无疑即将成为热点。

    鲁迅曾经对喜剧的定义是“将无用的东西撕裂给别人看”。无论是话剧还是电影,好的喜剧总是能让人笑着流泪——不仅是对角色的哀其不幸和怒其不争,更是对角色代表的一类人群的可叹可悲。

    2003年上映的《房间》是托米·韦素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邪典电影,该片被很多人视作最烂电影之一。不过,影片完全烂出了风格与境界,甚至被称为“烂片界的《公民凯恩》”。影片基本上就是围绕着托米·韦素饰演的主人公与他的未婚妻以及最好朋友之间的三角恋情展开,无论是演员的渣演技、剧情的神转折还是毫无美感的运镜都让人印象深刻。

    在某种视角下其实《灾难艺术家》是邪典电影《房间》的一次解构。

    电影从托米·韦素与他的好友格雷格相识开始,他们为了电影一起私奔到洛杉矶,在面对各大电影公司的拒绝以后,决定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在经过长时间的冥思苦想以后,托米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处女作电影剧本《房间》,并且要将这部电影拍成一部好莱坞巨制——摄影器材不用租的,一定要自己买;不用实景拍摄,全部都是自己搭景来完成,包括厕所在内;在电影的首映前,电影的两位主演要坐着超长的林肯到达剧院;为了能够申请奥斯卡,托米甚至自费在北美上映了两周……

    托米真是一个有趣又可爱的人。很有钱,在执行导演到银行取两万块钱的时候,工作人员人员说他的账户就像一个无底洞。没有人知道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甚至都不知道他出生在什么地方,到底多少岁了,就是这样一个对电影执着但没有任何演技的人在2003年完成了自己的邪典“好莱坞巨制”。

    首映礼上,从电影放映开始观众和主创对电影的期待,到主创都看不下去了,再到全场观众都开始“hahahahaha”,包括托米的好朋友格雷格都憋不住的时候,托米一气之下躲到了戏院外面,一个人默默流泪——毕竟这不是他要的效果——那一刻的托米似乎是一个辛苦做了一天的玩偶,自己觉得很好看但被同学嘲笑的孩子。

    解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灾难艺术家》的落点是《房间》和托米,但导演在电影中并没有给出《房间》和托米究竟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它只是一次真正的撕裂,这种撕裂的背后引发的就是一种思考。就比如说中国在2017年终于出来了一部史诗级的烂片——《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导演毕志飞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影视学博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电影史和电影理论硕士,博士毕业论文《艺术与商业融合的不懈探索——马丁·斯科西斯导演研究》被誉为国内关于马丁·斯科塞斯最全的研究,很想下载来看,但是万方没有提供下载源。

    非常傲人的科班学术背景,但是他历时12年创作,耗费5000万元的处女作《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甚至在中国电影报的报道中提到第五代导演、摄影顾长卫看过以后说“真的挺好的”。

    导演毕志飞还为这个电影开了一个座谈会,请来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说它“特别适合当下主流观众看,年轻观众这样一个网络集体”;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说这部电影“可能是一个电影人的指南”;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说“他觉得中学生、大学生这个群体对这部电影接受,非常地热烈”;北京大学校友会成员称赞这部电影导演毕志飞是“目前北大将近120年来第一个电影届的人士,又拍那么好的电影,确实很难得”……

    想当年考研的时候下面名单还有我报的导师呢~幸亏没考上~

    很难想想毕志飞导演是怎样将这么多国内一线的影视学研究的学者请来并且能说出如此好听的话的。

    就像《灾难艺术家》的托米,与他的财富成反比的是他的才华。而《逐梦演艺圈》的导演毕志飞的才华,与他的资源也成反比。

    托米是可爱的,毕志飞也是固执的。他该是多么优秀的一个人,但却不受理解,坚持要为自己的电影再次配音,SNH48不承认自己唱过主题曲便自己录一遍,豆瓣只有2.1分还是要坚持在大年初一上映,表明了要跟观众死磕。

    导演自制海报

    ——蓦然明白,大部分导演知道自己的拍的电影烂,但是毕志飞和托米不知道。不过《房间》还起码有托米拙劣的表演让观众去扔勺子和橄榄球,看《逐梦演艺圈》能扔啥?这是一个问题。

     短评

    看没看过《房间》根本不会影响欣赏这部电影的乐趣。因为这部电影本身就充满了对幽默的态度、对梦想的理解、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付兰兰瞎胡闹了这么些年,总算闹出点名堂了。结尾居然有彩蛋。

    8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由于主角背景空白,导致挖掘艰难且方向单一,或许需要把背负了叙事任务的男二号立起来才能更好的侧面烘托和刻画托米·韦素,这也是很多传记片都用过的路数。不过这片剧本里面男二最终只是苍白的观众,两个主要人物一个都没有立起来。付兰兰还不错,能看到模仿和表演的跨度。

    1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另一种「鸟人」,这才是真Unexpected Virtue of Ignorance。虽然是按照励志传记片的套路拍,但因为对象是Tommy Wiseau以及「房间」这种惊世大烂片,最终的效果却是非常奇特。James Franco精准的捕捉到了Wiseau放飞自我的状态,与弟弟Dave之间的chemistry更是可圈可点

    18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非房间粉会笑疯,房间粉会哭泣。猥琐叔,You are tearing me apart!!一旦接受代兰兰的设定有点想不起原作里mark的长相了是怎么回事…

    23分钟前
    • ztlpoppy
    • 力荐

    拍的好的地方在于,有点分不清在看哪一部…

    27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Hahaha, what a story

    28分钟前
    • RKO
    • 还行

    需要配合原版,以及,弗兰科这回表演很不错

    3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付兰兰对猥琐哥的口音和魔性笑声的复原真的不错,作为烂仔帮电影竟然没有什么黄笑话!能从这个故事里找到(毒)鸡汤的点也是够努力的,所以影片调性以及价值还是出了问题,一边是“我有钱我任性”一边是“要努力就能成功”,最终落回小人物奋斗、友情和迷影情怀上。事件选择差了点意思,结尾也太演绎了

    38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好到极致或者烂到极致都会被铭记,最可怜可悲的依然是无数在中游挣扎的平庸的人。但是既然在哪都是平庸,为什么不平庸地做你爱的事呢?没想到年度娱乐片成为了我的年度鸡汤。笑翻了也看哭了。"The worst day on a movie set is better than the best day anywhere else."

    43分钟前
    • 顾老肉
    • 力荐

    黄圣依 景甜快来看啊!!!有人把你们的事儿拍成电影了!

    46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很努力很努力很努力地拍电影,结果最后拍出一部烂片的故事,表面上是喜剧,实际上很辛酸。看多了坚持奋斗走向成功的励志片,《灾难艺术家》相比之下更让人感同身受,因为现实就是努力不一定会成功,现实就是可能你再怎么努力在别人眼中也只是一个笑话。

    50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影院坐满,每个原片梗一个不落都有掌声欢呼,好像经典电影狂热影迷包场的效果~“希区柯克都没这待遇”,真的。

    53分钟前
    • P-nutButterFry
    • 推荐

    韦素重新走进影院,歆享众人的欢呼。那些在片场被虚掷的时光、被胶片消耗的财富、戏剧班上被辜负的表演、童年时候被浪费的梦想,都随着欢笑与掌声开始闪光。他完全不懂电影,不断被朋友背叛,陶醉而不自知的愚勇,恰似每个追梦人的曾经。别嘲笑愚勇,它让你自我感觉良好,让你在庸碌的人生里找到方向。

    5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haha(很可能,詹姆斯弗兰科做到了汤米韦素一直想拍的那一部《房间》,韦素的烂片是一部严肃的变成了喜剧的作品,而这则是一部喜剧化的“严肃”电影,一部每一步都处于俗套之中的“励志片”,但碰撞上这神奇的故事不得不也变得新奇好玩)haha

    58分钟前
    • TWY
    • 推荐

    片子依旧是兰兰他们之前那套恶搞+解构流行文化的喜剧套路,讲了一个“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的另类美国梦故事。至于拍了大烂片的导演,为什么成了邪典大师,除了真正膜拜《房间》的cult影迷,否则很难get到这一切的内在逻辑。如果你get不到这个逻辑,那兰兰的这片子也只是一部完成度OK的励志喜剧。

    5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希望有一天能看到《灾难艺术家之:富春山居图》《灾难艺术家之:逐梦演艺圈》,烂出态度、烂出风格、烂成传奇~~

    1小时前
    • 匡轶歌
    • 还行

    当年看《房间》的时候做梦也没想到我会有为汤米韦素感动流泪的一天啊😂

    1小时前
    • Euron Greyjoy
    • 力荐

    比《鳥人》好。

    1小时前
    • 焚紙樓
    • 还行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爱!烂!片!关于影史最经典烂片的诞生,迷影情结和无心插柳成就了喜剧的最高境界。付兰兰的表演太牛了~~~~(有25分钟是原封不动的还原啊,笑到肠穿肚烂!!!)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只是把幕后故事拍出来而已。因为原材料足够好所以是有效果,但电影本身并无亮点。影院现场观众对这部片子的“笑应”同The Room一样,James Franco每说一句话都有人笑,as if这真是Tommy Wiseau本人。这种演变有点意思——只要一点shtick,人类就可以把自己娱乐至死的本领可强大了。

    1小时前
    • Ziggy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